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tock.stockstar.com/JC2018073000001191.shtml"
本周,外部爭端帶來的壓力進一步加大,國內宏觀政策利好的預期得到進一步強化。外圍方面,本周值得關注的重要信息點包括:第一,7月2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來訪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舉行了會晤,會后雙方共同宣布,美國和歐盟達成“停火協定”,并達成重要共識,同意建立“零關稅”框架。如果談判順利,美歐逐漸形成零關稅貿易關系,那么加上此前歐日達成的零關稅貿易協定,美歐日這三個最大的發達經濟體之間將形成零關稅自貿區。第二,中美大使在世貿組織總理事會上激烈交鋒,火藥味甚濃,美國大使指責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并不是市場經濟、中國的貿易與投資方式是國家主導的,對于這些指控,我國大使也進行了一一的回擊。第三,美國二季度GDP環比折年率4.1%(前值是2.2%),為2014年以來最佳,也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第三高季度增長。綜合來看,美歐貿易問題取得了明顯的進展,美國尋求與歐、日之間形成新的零關稅貿易體系的意圖將使得我國的貿易壓力進一步加大。同時,美國自身正處于經濟上行周期,國內經濟形勢具備的優勢將使其在中美貿易戰中受到的掣肘相對更小;相比之下,我國目前投資端已然明顯承壓,再疊加外貿領域的負面影響,整體的經濟增長壓力更大。國內方面,繼上周五一行兩會發布資管新規配套文件邊際放松、釋緩金融機構業務調整壓力之后,本周國務院常務會議進一步釋放政策利好:在政策方向上會議表示要“支持擴內需調結構”、“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保持適度的社會融資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具體而言,值得關注的內容包括:“有效保障在建項目資金需求,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保障融資平臺公司合理融資需求,對必要的在建項目要避免資金斷供、工程爛尾”“對接發展和民生需要,推進建設和儲備一批重大項目”。除此之外,26日李克強總理在西藏考察鐵路施工現場時表示,“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要加快補齊這個短板,通過擴大有效投資,加快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逐步縮小東中西部發展差距。”在目前外圍壓力明顯加大、外需面臨較強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擴大內需將成為支撐經濟的主要方式。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并未出現“去杠桿”的相關表態,同時對于融資平臺的合理融資需求、資金斷供導致的工程爛尾表示了重點關注,而對于重大項目的儲備推進和加快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部署,則使得以基建托底經濟的預期有所強化。總體而言,近兩周的宏觀政策動向顯示,在中美貿易爭端短期難有明顯緩解、外部壓力進一步增大的背景下,宏觀調控政策的重心已有逐漸向穩增長傾斜的跡象;與此同時,上半年快速推進的監管政策也有了邊際上的放松和節奏上的調整。政策環境對于宏觀經濟和資本市場正在變得越來越友好。按照慣例,7月中下旬將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部署下半年的經濟工作,屆時政府對于“防風險”與“穩增長”政策的平衡與取舍值得重點關注。相關附件
關鍵字標籤:新北廢鋁進出口
|